广泛性焦虑障碍

2025-05-17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常具有特征性的外貌,如面肌扭曲、眉头紧锁、姿势紧张,并且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虽容易哭泣,但为广泛焦虑状态的反映,并非提示抑郁。广泛性焦虑障碍很常见,在1年时间内可影响3%~5%的人群,女性两倍于男性,常与应激有关,此障碍通常开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开始。

病因

1.  生物学因素
遗传容易导致个体出现GAD症状,且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神经生化:大脑中化学物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紊乱,更可能影响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2.  人格因素:
研究表明,具有完美主义、胆小、低自尊、掌控欲强等特质的人更有可能在童年、青春期、或成年后出现GAD相关症状。
 
3.  诱发类环境因素:
此外,GAD的出现常与生活应激事件有关,特别是威胁性事件,如:
1.    糟糕的人际关系问题
2.    持续的高压力状态
3.    经济问题
4.    住房问题
5.    失眠或睡眠较少
6.    工作变化
7.    躯体疾病

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经常或持续的、全面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及过度焦虑感为特征。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境没有关系,而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典型的表现常常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如担心自己或亲戚患病或发生意外,异常担心经济状况,过分担心工作或社会能力。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很不相称,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分警惕。一般来说,GAD患者的焦虑症状是多变的,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1.焦虑和烦恼
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害怕性期待、易激惹、对噪声敏感、坐立不安、注意力下降、担心。如果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者,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但经常担心的也可能是某一、两件非现实的威胁,或生活中可能发生于他自身或亲友的不幸事件。例如,担心子女出门发生车祸等。这类焦虑和烦恼其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者,称为担心的等待,是广泛焦虑的核心症状。这类患者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忧心忡忡,好像不幸即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的头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其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以致学习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运动性不安
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患者自感战栗。有的患者双眉紧锁,面肌和肢体肌肉紧张、疼痛、或感到肌肉抽动,经常感到疲乏无力等。
3.躯体的表现
(1)消化系统口干、吞咽困难有堵塞感、食管内异物感、过度排气、肠蠕动增多或减少,胃部不适,恶心,腹疼,腹泻。
(2)呼吸系统胸部压迫感、吸气困难、气促和窒息感、过度呼吸。
(3)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律不齐。
(4)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勃起障碍、痛经、闭经。
(5)神经系统震颤、刺痛、耳鸣、眩晕、头痛、肌肉疼痛。
(6)睡眠障碍失眠、夜惊。
(7)其他症状抑郁、强迫思维、人格解体。
(8)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等症状。

诊断

诊断前需要排除躯体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物质滥用以及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
根据ICD(国际疾病分类)-10,诊断GAD必须是至少几周内的大部分时间有焦虑症状,通常已持续6个月以上,社会功能受损,其焦虑症状包括:

1.忧虑
如担心未来、感到“紧张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经常过分担心,且有紧张不安、易激惹等,往往有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惧。

2.运动性不安症状
运动紧张,舌唇震颤、肢体发抖不能放松。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如头晕出汗、心率加快、口干、胃不适、尿频尿急之类症状者即可诊断该病。
诊断过程中,注意广泛性焦虑障碍合并抑郁及其他共病问题,除外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情绪,除外神经衰弱。

治疗

1.药物治疗

由于该病容易复发,各种治疗期一般不宜短于六个月,有的病例需维持用药3~5年才能充分缓解。常用的药物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苯二氮卓类药物、丁螺环酮、文拉法辛等,其中部分药品有治疗抑郁症效果,另有部分含类似安定类成分,减轻焦虑的同时可能有过度镇静、意识模糊等不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谨慎用药。

2.心理治疗

(1)心理支持用人本的理论给予患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情,全神贯注的倾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认知行为疗法采用想象或现场诱发焦虑,然后进行放松训练,可减轻紧张和焦虑时的躯体症状。对导致焦虑的认知成分,则运用认知重建,矫正患者的歪曲认知,包括纠正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对发病时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的不合理解释,让患者意识到这类感觉和体验并非对身体健康有严重损害,以减少焦虑、恐惧和回避。